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巧妙挖掘身边资源,潮州市全面推进学生劳动教育

来源:南方Plus  

日前,潮州市在湘桥区意溪中学举办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活动,以此强化落实“双减”政策新路径,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潮州市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新载体,注重在学生身边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走出一条“劳动+德育”融合发展新路子。


(资料图片)

潮州市实验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比赛。

3校获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潮州市各个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劳动周、劳动专题讲座以及系红领巾、穿系鞋带、缝纽扣、包饺子、包粽子、劳动技能比赛,在各个学校蓬勃开展。

湘桥区城南小学学生参加包饺子比赛。

如潮州市实验学校就开展了三年级学生“穿针引线、童心巧手”劳动技能比赛。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潮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全市共199名中小学生获得“劳动小能手”称号。此外,各校还积极开展“劳动创造幸福,文明让潮州更美丽”“护绿小达人”“图书管理员”等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

目前,潮州市已有湘桥区意溪中学、湘桥区城南小学、饶平县贡天职校3所学校获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该校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学校周边地区1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带动周边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潮州市还深化劳动教育教研,举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评选,并推选优秀案例参加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征集及遴选活动,获得省优秀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案例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9个,优秀微课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

边角地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拓展劳动教育空间上,潮州市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地,开辟劳动种植区域,结合种植的不同蔬菜及瓜果,开展劳动常识教学、生物实践、智慧农场种植、综合实践及校园特色项目研究。

湘桥区意溪中学依托学校教育基地,开设芳香植物种植、斗鱼养殖、农业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劳动技艺课程。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大自然,在教学楼天台开设“青青菜园种植基地”,以“责任田”的形式落实班级管理,让学生亲身体验播种、管理和收成的全过程,体会劳动付出的艰辛和带来的乐趣。

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设“青青菜园种植基地”。

除了利用“身边的空间”,潮州各学校还充分利用2个省级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19家“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市级农作物种植试验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陶泥、潮绣、果实采摘等校外劳动实践。

潮安区东凤镇东一小学开展“耕读田园‘稻’梦空间”活动。

湘桥区开展“田园亦课堂 颗粒皆归仓”现场活动。

潮安区东凤镇东一小学联合村委会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打造校外“耕读田园”活动;湘桥区成立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田园亦课堂,颗粒皆归仓”现场劳动实践活动,组织1万多名师生走进农田收割稻谷。

挖掘身边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巧手下,海洋贝壳和海洋废弃物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美丽的艺术品——饶平县汫洲中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带动学生们借助潮汕嵌瓷、灰塑工艺进行镶嵌和塑造,从而“变废为宝”。该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开展钩花活动。

枫溪区瓷都实验小学学生在智慧农场科普教室开展科普活动。

围绕智能科创、非遗手工、传统工艺等,潮州市各学校设置不同的教学与实践内容,以劳动技能训练、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教育模式,开设竹艺编制、课堂陶泥、钩花、制作灯笼、手工剪纸等劳动课程,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劳动,开发人工智能、航模设计、3D打印、Scratch编程和芳香类植物科普等校本课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环保意识,也带动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潮州市绵德小学带领学生到科普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湘桥区城南小学陈培纯老师的劳动技术课《灯笼》。

饶平县汫洲中学学生作品展示。

潮州各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家务活动。通过假期前发放《劳动倡议书》,饶平二中实验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暑假练一手好字,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周学做一道家常菜、至少拖一次地,每天运动一小时、洗一次碗筷”等六项活动,并将“六个一”活动优秀案例编印成校本教材,记录活动成果,把劳动实践和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陈越强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