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每日简讯:春秋战国名人有哪些?战国时期的四大人物分别是谁?

来源:环球信息网  

春秋战国名人(战国时期的四大人物)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大黄金时期。各大诸侯国为了图强求存,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李悝(魏国)、吴起(楚国)、商鞅(秦国)的变法,在富国强兵之后,开始了兼并战争,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不胜枚举的为后世传诵的著名人物。这些人在中国的大统一过程中,正经历着君主专制社会取代分封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的大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接下来一一介绍(从生僻到耳熟能详的四大人物):

1.四大谋士


【资料图】

王诩

他出身战国时期的卫国朝歌,史书上有时也把他叫做王禅,不过相比他的本名,鬼谷子这个外号更被后人熟知。又因为他隐居在云梦鬼谷,所以被后人称为“鬼谷子”。作为顶级谋士,融汇百家,自创纵横家一脉,以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闻名于诸子百家,战国的谋士名将有不少都学自鬼谷子门下。

张仪

他出身魏国贵族后裔,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后来为了一展抱负,出山辅秦惠公。当时秦国势大,遭到东方六国忌惮,而张仪献出“连横”之策,得到秦惠公赏识,一跃成为秦国相国,出使游说六国,为秦国的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

苏秦

他出身战国时期的雒阳人,年轻的时候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选择的是“合纵”的外交策略,他游说六国,提出联合六国之力对抗秦国的战略,得到了东方六国支持,建立了六国合纵联盟,而苏秦则担任联盟“纵约长”,持六国相印。在他的谋划下,强大的秦国硬生生被遏制的函谷关口,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

李斯

他出身战国末期河南上蔡人,拜儒家圣人荀子为师。不过李斯虽师从儒家,最后却走上了法家的道路。在他出师之后,前往秦国,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依靠金银珠宝大量收买六国官吏,离间君王和正直忠臣的关系。在李斯的谋划下六国状况愈发颓败,而秦国愈发强大,最终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2.四大雄主

赵武灵王

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在位时,

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

开疆拓土: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

修建长城:修筑了“赵长城”。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乌加河、狼山一带,第二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至河北张北一线。

燕昭王

(前335 - 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燕国蓟城人,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前311年 - 前279年)

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士人争相趋燕。外交任用苏秦,内政,军事任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富兵强,

军事上: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齐闵王(也叫齐湣王)

姓田,名地,战国时期田齐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02年,正式即位

军事上: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

悲惨的结局:公元前284年,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秦昭襄王

姓嬴,名稷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

军事上: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等军事行动,削弱的六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基础。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的统治。

外交:采用魏人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3.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1]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唐玄宗时期,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荀子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他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知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其思想集中在《荀子》一书

他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4.四大刺客

专诸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鱼肠剑出于专诸刺王僚”。

要离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后由于成功刺杀庆忌,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据《吴越春秋》所载,吴王阖闾在即位后第二年(前513年)派遣要离刺杀庆忌。

聂政

聂政,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他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

荆轲

荆轲,姜姓,庆氏(古时“荆”、“庆”音近),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5.四大名将:(秦赵各半)

白起

白起,姓白氏,名起,郿邑人。 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王翦

王翦,姓王,名翦,字维张,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少年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

统一六国后,选择急流勇退。

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

他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廉颇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 ,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

公元前283年,为将伐齐,大破之,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拜为上卿。赵孝成王时,曾以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欲辱之。相如屡谦让退避。他终感悟后,负荆请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秦、赵长平之役,赵初以其御秦,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师劳而无功。后赵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遭惨败。

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四大公子(君子)【注:四大公子的故事,不管是教科书中,还是影视中都出现过无数次了,所以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

信陵君

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

孟尝君

田文,即孟尝君。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

平原君

赵胜,即平原君。战国时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

春申君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人,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

关键词: 春秋战国名人 战国时期的四大人物

最新文章